郑兰荪院士做客我院“院士讲坛”
日期:2013-10-22 阅读次数: 作者: 来源:

    2013年10月19日下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、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、全国政协常委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、民盟中央副主席、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院士应邀到我校出席校庆55周年“院士论坛”,以授课的形式为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带来一堂题为《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》的精彩教学示范课。250多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场聆听,东3-109教室座无虚席。讲座由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石炳文书记主持。

    校党委陈永正书记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欢迎辞。他对郑兰荪院士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由衷的感谢,并向师生们介绍了郑院士主要的学术论著与科研成就。

    课堂上,郑兰荪院士以亲切和蔼的风格、通俗易懂的语言、生动形象的表述,从分子概念切入进行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讲解,并结合各种例子,让大家轻松理解化学键、悬挂键、纳米材料等知识。课间,郑院士还引经据典,结合各种科学界趣闻与自身经历,将复杂枯燥的基础课描绘得有声有色。

    授课结束后,在场学生与郑兰荪院士进行热烈互动,郑院士渊博的学科知识与严谨的治学风格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们。此次讲座不但丰富了大家的科研知识,也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探究学术的兴趣与热情。

 

   郑兰荪教授于1954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,是厦门大学化学系77级学生,首届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留美研究生(CGP项目),师从C60的发现者、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malley教授,参与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,1986年在美国Ric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1986年回国后一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,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及相关纳米结构和材料的合成与研究。

   郑兰荪教授已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,2004年4月30日,由郑兰荪教授课题组等合成C50Cl10的研究成果在美国《Science》杂志发表,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,迅速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。这是全世界首次合成出比C60小的富勒烯,是富勒烯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。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,2007年担任973计划项目“物质性能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”的首席科学家。

   当选院士后,郑兰荪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。每周往返厦大漳州校区两次,给本科一年级学生上《化学原理》课。他认为,为本科生上课是教授义不容辞的责任,这样可以将研究成果的最新发展动态直接传授给学生,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,增强他们对本学科发展的信心。他的精神鼓励着更多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走上本科课程的讲台。

 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