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格差异说
日期:2015-11-02 阅读次数: 作者: 来源:

      性格是个有必要存在的词吗?

我听到很多人在责怪自己的性格不好,懦弱,内向,不自信,暴躁,脾气不好,悲观等。也听到很多人在情感中责怪他人的性格不好而选择了离开。然后有了很多的性格测试,来检查你是个什么性格的人,仿佛知道了自己的性格,就像掌握了什么密匙一样。

性格这个东西,在我们眼里仿似是不可改变的,所以当我们知道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不好时,会显得有些沮丧和绝望,以至于想不到要去改变它。何况很多言论也在给予我们不可改变的暗示: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

然而我有点冒险到不是很同意。在这个连性别都能改的年代,性格有什么不好改的。

我有几个现实性的观察来支持:

      1. 性格不是天性,是后天习得的。既然是后天习得的,就有更改的可能性。不然你告诉我,婴儿的性格是什么,是暴躁还是不自信?是勇敢还是谨慎?

 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,也会在面对不同人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。你会在工作里勇敢,却会在感情上懦弱。你会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侃侃而谈外向的不得了,却在面对心仪姑娘的时候内向到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。你对待恋人的时候会暴躁,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强势,你对待朋友的时候却宽容。那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

 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所有的性格。你有乐观,也有悲观。你有外向,也有内向。你有温柔,也有邪恶。你有豁达,也有计较。你处事洒脱、疑神疑鬼、患得患失、异想天开、多愁善感、见利忘义 、瞻前顾后、循规蹈矩、热心助人、快言快语、少言寡语、爱管闲事、追求刺激、豪放不羁,你哪个没有过呢?

从这3点来推断,我们有理由重新做个反思:性格的本质是什么?性格是稳定的吗?性格和人的关系是什么?性格好改吗?怎么改?性格这个词有必要存在吗?它的意义是什么?

起码,把性格这么个交叉混乱、稳定值较低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恒定的标签,有失恰当。

貌似我们有些喜欢把自己定义为“我是一个XX样的人”,当人不断给自己植入这种暗示的时候,就会陷入僵化固着,限制了人的发展。当然潜意识让你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,当你不断如此给自己贴标签的时候,你仿佛归属于了某一个更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样,找到了归属感和不改变的理由。

     2 性格的本质

以我们常用的这几个词为例:懦弱、内向、脾气暴躁、乐观等。

听起来更像是我们在压力状态下惯性的反应模式。我们受伤的经验多了,做起事来就会谨慎、小心,畏畏缩缩,看起来是懦弱。如果说一个人懦弱,可能他在某个领域里感知到的挫败比较多,对结果的危险度评估高于常态值,所以他要根据自己的评估来做出反应。只不过是你没经历过他的伤,所以在你的标准里看来他是懦弱的。如果你的自评是懦弱,我猜你是在跟常态值做了比较,而不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比较。在没有受伤的领域里,他可能比谁都勇敢。他只是受过伤,于是被我们文化贴了个标签,叫懦弱。

内向也是如此,对于人际交往的危险度和困难值评估偏离了常态值,就被贴标签。

脾气暴躁的人,会对谁都如此吗?显然不是,总有一两个能让他安全到耐心说话的人。暴躁是在沟通中被忽视过多,经验里正常的交流是无法引起别人的重视的,所以他会惯性的启用高浓度的沟通方式来引起对方的注意。你在一个坑里掉几次,你也会走路习惯性的绕开走,即使后来那个坑没了。

强势也是如此,如果我不把自己假装到强大不可被伤害,你们你会来伤害我。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保护我,在经验里那些该保护我的人,尤其是早年的父母,都没有尽到保护我的义务,没有人保护过我,没有人真正爱过我,所以我只能把自己搞到看起来很强大来保护自己,免受伤害。就像发炎一样,看起来是肿得很大,只是因为认为细菌过多。

乐观则是经验里对希望、成功的达成度比较高,心想事成的次数比较多,正向的强化比较多。再进一步正向强化,就容易形成盲目乐观。比如说史玉柱,年轻的时候做啥成啥,所以就乐观。敢不用银行贷款就盖巨人大厦,结果,就从首富到了首负了。

性格只是一种生存之道。

我们在某个领域里经受了某种同样的刺激强化后,我们就摸索出来了一条生存之道,让我们更好的活了下来。我们活下来后,情境和周围的人都会发生变化,但我们的潜意识会保留当时的应对模式,到了新情境里,就成了应对不良的惯性模式,就被称之为了不好的性格。

这些经验越是早期,越容易固化。你在童年尤其是幼年时期跟父母的相处关系中,摸索出了应对他们给的压力的方式,就是我们长大后习得的应对方式,被称之为性格。比如说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这那的人,就尝试反抗,反抗经验成功的人就被称为创造力强或强势,反抗经验失败而躲起来不动的经验成功了,则就容易被称之为懦弱或谨慎。

     3. 如何改变

性格是一种压力下惯有的应对模式,既然能习得,就可更改。

很简单,只要修通他的经验就可以了。进行积极正向的经验训练。人的潜意识就开始适应当下的环境,发展新的应对模式。

比如如何让关系中暴躁的人不暴躁。他不相信正常说话是可以被看到的,不相信自己小声说话是被听到的。那就让他相信呀,每当他开始表达,你就给予积极、认真的倾听和回应。如果你觉得这很难,你就在他暴躁后告诉他,我看到你了,你对我来说很重要,我也知道你此刻很需要我。这样表达看见的话语,会让他软下来。可是,你如果给他负面的强化,批评他之类的,只会告诉他:你的表达方式不仅我听不到,而且我还要消灭掉你这种表达方式,至于什么方式有效,你自己重新去摸索吧。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残忍的。

让自己的暴躁不暴躁也简单,就是听见自己,看见自己。

总会有人忽视你,当别人忽视你的时候,你愿意听到自己的声音吗?你愿意看到那个害怕被忽视的自己吗?你愿意在别人忽视的时候,照顾下自己吗?你长大了,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了。当你尝试去安抚那个害怕被忽视的小孩的时候,你对别人的看见的需求就会降低,你暴躁值也会降低。

改变消极、悲观也是如此,就是调整对现实可实现性的评估。

重新感知并强化美好,不断的被发现:世界不仅有难度,还有简单和美好。之前经历太多失败的人是不容易看到美好的,但是你可以重新帮助他发现美好的一面。

当这个城市天天下雨,你就会养成自动带伞的习惯,这是你对自己的保护。当你换了个城市,或当城市的气候变了的时候,你依然会惯性的撑伞保护自己。但是当有人愿意给他一点阳光,他就会开始晃动自己的伞,在想是否有必要一直撑着这个伞。当没有人给你这束阳光的时候,我也邀请你睁开眼看看当下这个真实的世界,不是以前你经历的那样,你长大了,一切都不一样了,和你想的不一样了。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雨的自己,是否能尝试着放下一点点保护,来适应下新的情境?

     4.什么是性格的成功

    人之所以外在成功,归根结底应该是性格的成功,性格的成功就是人是否具有在压力状态下能灵活应对的心理能力。无需再给自己植入性格不好、不可改变等之类的暗示,只是睁开眼,或者给一束光,然后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,就是另一片天。最后就是别跟我争先天这个东西,那叫先天气质,和性格共同组成了人格。人之间的差异性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大。

Baidu
sogou